艺术统考看不出专业水平,统考究竟有多重要

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你真的足够重视统考了吗?

通过统考才可参加校考

 

艺考是艺术类考生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艺考共有三次重要的考试。第一次是省统一组织的专业统考(部分省份专业不设置统考),第二次是所报考学校组织的专业校考。

这些考试通过后还要进行6月份的高考,高考会单独划线,各省文化课分数线均不相同。

 

统考作为基础性考试,过线率的确普通偏高,但这并不等于统考就体现不出专业水平,只是没有校考那样更明显而已

 

考生并不能因为统考看似太“水”就不重视,因为除了部分专业没有设置统考的省份,其他省份多要求考生需通过省统考,获得省统考专业合格证后才可以参加校考。

如果专业成绩表现优异,还想报读艺术名校和重点大学,这些院校包括九大美术学院、十一大音乐学院、六大艺术学院、十大传媒影视学院,还有部分设置校考的211工程院校、师范类大学等等。报考这些大学就需要去参加校考了。但值得注意的是,想要报考这些院校的前提是必须通过省统考或联考。

如果未通过,报考院校可直接取消你的专业成绩!例如,中国戏曲学院就因统考未合格为由取消了29名考生的专业成绩。

 

凭统考成绩,也可上好大学

 

通过省统考,不仅可以报名本省设置艺术类专业的院校,还可以报考外省院校。目前承认统考的好大学省内省外都有,而且数量还不少。

经过这几年的艺考改革,相当多数高校取消了校考,承认各省对应的艺术统考成绩,其中不乏211、985重点大学。

985高校中的浙江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承认各省统考成绩,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等只组织部分专业校考,其他专业承认统考成绩。

还有一些艺术实力非常强的一本(211大学)、二本大学,如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等。

 

 

未通过统考可选择的院校较少

 

的确,有部分专业可以不通过省统考,参加校考依然不影响录取。

只是目前国内不依赖统考成绩的院校(或专业),一是院校少;二是这类特定院校提供的这些专业偏理论和历史,有一部分仅且只招文科生;三是这类院校对高考成绩要求较高,且招生人数较少,有的全国仅招几个人,成绩接近一本线甚至超过一本线20分左右,难度相当大。

相关推荐:

院校推荐 | 101所高校“低调”的双一流学科!这些艺术类院校上榜!

 

统考成绩是可以“保命”的

 

对于大多数专业水平一般的考生来说,如果校考成绩不理想,那么可以凭统考成绩走一所本科院校。

例如前些年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招生考试中,总招生计划811人,但各专业报名人数达40098人,录取率为2.02%;中央戏剧学院计划招生598人,却有51698人次报考。

上述所提到的艺术名校校考竞争非常激烈,几万名考生争夺几百个名额都是再平常不过。并且这些院校对专业要求较高,每个院校考试不尽相同,需考生有针对性的训练,不然很难拿到校考合格证。

统考专业的志愿填报中,艺术本科录取率最高的,是在本科二批(民办院校、独立学院),这个批次绝大部分都是用的统考成绩录取的。因此,用统考成绩,最起码能让考生有个本科学校可以上。

对于优秀的考生来说,统考成绩优秀,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有不少985/211工程名校在承认联考成绩的基础上,还对统考成绩设置了更高的准入门槛。统考成绩越高,选择名校的机会越多。

 

 

艺考改革为什么加强省统考

 

对于这个问题,业内专家表示:

“其实校考是效率不高的一种考试方式,部分院校在某个省动辄几千人报考,却只录取十几个人。校考成绩各校之间不通用,又只能实行传统志愿,对考生而言,并不划算,落榜的风险很高。而省统考成绩大多数学校都承认,又实行平行志愿,多数省份可同时填报七八所院校,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会降低,反而增加了录取机会。

“当然,此前部分院校校考组织不严谨,阅卷不规范,甚至借收报名费敛财,也是教育部下决心改革艺考政策的原因之一。”

往届艺考生也说:

过去“半路出家”的美术生因为新增速写的考核,已经不太能再走“捷径”,如今每年都在加强文化课的成绩,是不是艺考真的变“难”了?

我认为不是,对于真正想学艺术学专业的考生来讲,目前的艺考文化线要求还是比较低的,而且不少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并不差!因为喜欢、热爱去选择了艺考。

未来艺考的热度并不会因为文化线的提升而减弱,相反,随着文化线等各方面的艺考考核规范提升,将来艺考作为高考出路之一的升学方式,会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

 

2022艺考变化趋势

 

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文化分提高

1.省级招委应因地制宜、分类划定、逐步提高艺术类各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其中,艺术类本科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原则上不得低于第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5%;在仅保留一个普通本科批次的省份,原则上不得低于合并后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5%;舞蹈学类、表演专业可适当降低要求。

2.适度提高艺术学理论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不含表演)等有关本科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得低于普通类专业所在批次控制分数线,设计学类专业参照执行。

3.艺术类高职(专科)专业录取控制分数线不得低于本省(区、市)普通高职(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0%。录取期间,各省(区、市)和高校不得为了完成招生计划而降低初次划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二、省统考得到强化

1.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的艺术类本科专业,可继续试点不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面向省级统考合格生源组织专业校考、高校自主划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下简称自划线)。

2.鼓励高校艺术学理论类、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不组织专业考试,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安排在普通类专业相应批次录取并执行相应批次录取规则。对于已经按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或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成绩录取的专业,鼓励相关高校2022年继续采取相同招生办法。同一高校同一专业(包括下设各招考方向)应采用同一种录取办法。

3.省级统考已涵盖的专业,高校一般应直接使用统考成绩作为考生的专业考试成绩。确有必要进行补充考核的艺术类本科专业,高校可面向省级统考合格生源组织校考,并须将考试工作方案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艺术类专业点设立不足四年的高校,凡省统考涉及的专业,不得组织校考,应直接使用省级统考成绩。省级统考未涵盖的艺术类专业,高校可组织校考。

4.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应积极创造条件增设音乐类、舞蹈类、戏剧与影视学类及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书法学等专业省级统考。联合组织省级统考的省份,可协商合作命题或委托一省命题、分省组织测试、分省采集考试信息、联合阅卷(评价)或委托一省阅卷(评价)。对于本地生源极少的专业(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除外),鼓励采取联合组织省级统考的方式,报相关省级招委同意后向社会和高校公布。

5.对于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专业,除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外,高校不再组织校考。

6.各省(区、市)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范围,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对于生源极少或考试组织确有困难的个别专业,可通过省际间联合组织或“考评分离”等方式实施。

7.严格控制校考范围和规模。建立健全校考高校和专业准入退出机制,严格控制校考的高校及专业范围。对于少数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艺术院校,对考生艺术天赋、专业技能或基本功有较高要求的高水平艺术类专业,可按程序申请在省级统考基础上组织校考。对于出现违规招生情况的高校,将视情节严肃处理,直至停止校考资格。组织校考的高校要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加强与省级统考的衔接,科学合理确定校考形式。要积极采取线上考试或使用省级统考成绩进行初选等方式,严格控制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在学校所在地组织。

三、鼓励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

鼓励各省(区、市)积极推进在艺术类专业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增加高校和考生的双向选择机会,提高考生志愿匹配率和满意度,更好地满足高校艺术人才选拔需求。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要根据本省(市)改革实施方案,合理制定高校艺术类专业投档录取办法。

四、优化艺术学科专业布局

据统计,除单独的艺术院校外,全国还有一千七百多所大学且95%以上都开艺术类专业。学艺术的考生考入大学的机会多、比率高。

与时同时,一些“红牌”专业被调减或停止招生。教育部要求,高校要紧密结合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需求,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综合考虑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毕业生就业状况等,进一步调整优化艺术类专业布局,合理安排招生计划。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所属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和结构的宏观调控,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高校办学情况的评估指导,对社会需求不足、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予以调减或停止招生。

 

 

 

统考真的很重要,统考是校考的通行证,也是各位艺术生考入大学的敲门砖。统考成绩考得好与坏,对你接下来的考试和择校影响非常大。

如果重心在校考的同学,也一定要注重统考,千万不能自高自大,认为只要考好校考就可以了。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武汉盛火科技
  • 首页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