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艺考生如何学好物化生

生物

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2.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

4.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5.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6.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7.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8.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9.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10.生物群落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或能量

11.达尔文认为生命进化是由突变、淘汰、遗传造成的

12.(1)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物种×(例:上海动物园中的猿猴和峨眉山上的猿猴是同一物种不是同一群落)

2)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3)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不一定有地理隔离,只需生殖隔离即可)

13.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

14.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15.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16.HIV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的过程:  病毒RNA→DNA→蛋白质     

17.流感、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         

18.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19.细菌:凡菌前加杆“杆”、“孤”、“球”、“螺旋”

     真菌:酵母菌,青霉,根霉,曲霉

20.红螺菌属于兼性营养型生物,既能自养也能异养

21.细菌感染性其他生物最强的时期是细菌的对数期

22.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23.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24.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25.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26.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

27.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

28.自身免疫病、过敏都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造成

29.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比较缓慢比较广泛时间较长

30.皮肤烧伤后第一道防线受损

31.靶细胞感受激素受体的结构是糖被;靶细胞感受激素受体的物质是糖蛋白

32.细胞免疫阶段靶细胞渗透压

33.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AIDS)

34.已获得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过敏体质),可能不发生过敏反应(正常体质)

35.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

 

 

36.生物体内的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37.脂肪肝的形成:摄入脂肪过多,不能及时运走;磷脂合成减少,脂蛋白合成受阻。

38.脂肪消化后大部分被吸收到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再有毛细淋巴管注入血液

39.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40.谷氨酸发酵时,溶氧不足时产生乳酸或琥珀酸, 发酵液PH呈酸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产生乙酰谷氨酰胺

41.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42.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43.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

44.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

45.注意:细胞内所有的酶(非分泌蛋白)的合成只与核糖体有关,分泌酶和高尔基体,内质网有关

46.组成酶和诱导酶都是胞内酶

47.骨骼肌产热可形成ATP

48.一切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49.自养需氧型生物的细胞结构中可能没有叶绿体可能没有线粒体(例如:蓝藻)

50.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51.是否需要转氨基是看身体需不需要

52.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使大脑皮层,感受器是下丘脑

 

 

5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自养生物不一定是植物(例如:硝化细菌、绿硫细菌和蓝藻)

54.一种高等植物的细胞在不同新陈代谢状态下会发生变化的是哪些选项?

  ⑴液泡大小√            吸水失水

  ⑵中心体数目×        高等植物无此结构

  ⑶细胞质流动速度√代表新陈代谢强度

  ⑷自由水笔结合水√代表新陈代谢强度

55.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胚胎发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胚后发育)

56.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57.冬小麦在秋冬低温条件下细胞活动减慢物质消耗减少单细胞内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明显提高细胞自由水比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活动减慢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58.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59.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60.C3植物的叶片细胞排列疏松,C4植物的暗反应可在叶肉细胞内进行也可在维管束鞘细胞内进行,叶肉细胞CO2→C4     围管束鞘细胞C4→CO2→(CH2O)

61.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62.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时间 、 光合作用面积、 光合作用效率(水,光,矿质元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63.叶绿体囊状结构上的能量转化途径是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64.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或星射线周围聚集着很多细胞器这种细胞器物理状态叫线粒体——提供能量

65.纺锤体分裂中能看见(是因为纺锤丝比较密集)而单个纺锤丝难于观察

66.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67.基因自由组合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

 

 

68.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69.所有生殖细胞不都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70.受精卵不仅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同时是性别决定的时期

71.受精卵(未分裂)——卵裂——囊胚(已分裂)——原肠胚

72.受精卵靠近珠孔

73.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74.内胚层由植物极发育其将发育成肝脏、心脏、胰脏、 胚层、外胚层由动物极发育成

75.高等动物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中关键的时期是原肠胚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并形成原肠胚和囊胚腔两个腔        

76.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肾细胞

  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的: 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

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77.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78.生物的一切性状受基因和外界条件控制,人的肤色这种性状就是受一些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调节的。

79.基因=    编码区   +    非骗码区

             (上游 )      ( 下游)  

(非编码序列包括非编码区和内含子)

等位基因举例:Aa   AaAa    AAAa

80.纯合的红花紫茉莉

81.杂合子往往比纯合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82.离体植物组织或器官经脱分化到愈伤组织经在分化到根或芽等器官再到试管苗

83.判断:西瓜的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是3个不同的物种×  (三倍体是一个品种,与物种无关)

84.细胞融合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

85.“京花一号”小麦新品种是用花药离体培养培育的,“黑农五号”大豆新品种是由杂交技术培育的。

86.生物可遗传变异一般认为有3种

1)将转基因鲤鱼的四倍体与正常二倍体鲤鱼杂交产生三倍体鱼苗(染色体变异)

2)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血红蛋白病(基因突变)

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男孩(基因重组)

87.秋水仙素既能诱导基因突变又能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这跟剂量有关)

88.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某一时期,这个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89.目的基因被误插到受体细胞的非编码区,受体细胞不能表达此性状,而不叫基因重组(插入编码区内叫基因重组)

90. 培养基: 

物理状态:固体、半固体、液体

化学组成:合成培养基、组成培养基

      用途  :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91.试验中用到C2H5OH的情况

   Ⅰ.脂肪的鉴定试验:     50%

   Ⅱ.有丝分裂(解离时):95%+15%(HCl)

   Ⅲ.DNA的粗提取:95%(脱氧核苷酸不溶)

92.向培养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是为了调节PH

93.生产赖氨酸时加入少量的高丝氨酸是为了产生一些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使黄色短杆菌正常生活

94.合成谷安酸,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来缓解

95.物理诱导 :离心,震动,电刺激

    化学诱导剂:聚乙二醇,PEG

生物诱导 :灭火的病毒

 

 

化学

1. Cl2与FeBr2溶液反应时,Cl2先与Br-反应(×,由于还原性Fe2+大于Br-,因此Cl2先与Fe2+反应,再与Br-反应)

2. 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

3. 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工业上常用石灰吸收氯气,应为NaOH溶液成本相对较高)

4. 次氯酸盐与CO2反应时,不论CO2是足量还是过量,CO2均转化为HCO3-[√,因为电离平衡常数:Kal(H2CO3)>Ka(HClO)>Ka2(H2CO3)]

5. 可用浓硫酸与溴化物和碘化物作用的方法制取HBr和HI(×,因为HBr和HI有强还原性,需用具有难挥发性的浓磷酸代替浓硫酸)

6. H2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为其具有漂白性(×,H2O2因具有强氧化性而有漂白性,而H2O2与KMnO4的反应中H2O2表现出还原性)

7. 铁、铜等变价金属与硫单质反应时,生成物中金属元素常显低价态,利用该反应原理可说明S的氧化性比Cl2的弱(√)

8.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9. 将SO2通入C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或BaCl2溶液中不会产生沉淀[×,因为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生成BaSO4沉淀]

10. 不可以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硫,因为浓硫酸很难电离出H+(×,所用H2SO4溶液中H2SO4的质量分数一般为70%,H2SO4的质量分数太大,电离出的H+浓度较小;H2SO4的质量分数太小,电离出的H+浓度也较小,生成SO2气体的反应速率都较小)

11. 由于Mg2+的半径小于Ca2+的,更易结合O2-,因此MgCO3的热分解温度低于CaCO3的(√)

12. 非金属单质不能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硅能与HF反应)

13. SiO2能与NaOH、HF反应,但SiO2是酸性氧化物,不是两性氧化物(√)

14.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芯片的主要成分是Si)

15. 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能发生,说明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的(×,该反应能发生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①硅酸盐比碳酸盐稳定;②该反应是高沸点的固体SiO2制取低沸点的气体CO2)

16. NO2溶于水后溶液显酸性,所以NO2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17. 铁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铁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产物均是Fe3O4而不是Fe2O3(√)

18. 向FeCl3与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Fe,Fe先与Cu2+反应,再与Fe3+反应(×,氧化性Fe3+>Cu2+,Fe先与Fe3+反应,再与Cu2+反应)

19. 胶体带电(×,胶体不带电,带电的是胶粒)

20. 钢铁发生析氢腐蚀的环境呈酸性,发生吸氧腐蚀的环境呈弱酸性、中性或碱性(√)

21. 钢铁的电化学腐蚀中铁失去电子生成Fe2+(√)

22. Mg与CH3COONH4溶液反应是因为Mg与NH4+水解出的H+反应(×,加热条件下,Mg可直接与NH4+反应生成Mg2+、NH3和H2)

23. 失电子难的元素得电子能力一定强(×,稀有气体元素和第ⅣA族元素失电子较难,但是得电子能力不强)

24. 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相等的元素一定是第ⅣA族元素(×,如H)

25. 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H、O、F等例外)

26.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不含共价键(×,NaOH、Na2O2等含有共价键)

27. 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不可能含有离子键(√)

28. 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为共价化合物)

29.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氢化物都是强酸的元素有Cl(√)

30. 既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只与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弱酸弱碱盐也可以)

31. 标准状况下H2O、苯、SO3、HF、己烷、CHCl3、CH2Cl2、CCl4、乙醇等均不是气体(√)

32. 1 mol 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中共价键的数目分别为6NA、2NA、1.5NA、4NA(√)

33. 反应快慢的本质取决于反应活化能的大小,但是活化能大小并不影响反应热(√)

34. 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正、逆反应的速率,改变反应的ΔH(×,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的ΔH)

35.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ΔH表示该物质的量的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36. 计算反应热时,若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2O是液态,可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键能是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所以若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2O是液态,可利用燃烧热计算反应热,若H2O是气态可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37. 对于反应A(g)+B(g)2C(g)+D(g),密度不变可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在恒温恒压下,密度不变可以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但在恒温恒容条件下不能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38.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若恒容密闭容器中A(g)+B(g)C(g)达到平衡时,加入A(g),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时,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A(g)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39. 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减小压强(扩大容器体积),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气体物质的浓度减小[×,若A(s)2C(g)达到平衡时,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c(C)相对于上个平衡不变]

40. 化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对于一个给定的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41. 原电池的电极不仅可以称作正、负极,也可以称作阴、阳极,其中正极也称阴极,负极也称阳极(√)

42. 燃料电池中,C在不同介质中的最终存在形式不同:碱性环境中以CO32-形式存在,其他环境中以CO2形式存在(√)

43. 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时弱电解质电离程度一定增大(×,若加入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减小)

44. 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时弱电解质电离常数一定增大(×,若加入弱电解质或加水电离稀释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但电离常数不变)

45. 稀释HF溶液时,F-H+值不变[×,无限稀释HF溶液时c(H+)不变,c(F-)减小,F-H+增大]

46. 某温度下,pH=7的溶液一定为中性(×,100℃时,溶液pH=6程中性,pH=7时程碱性)

47. 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c水(H+)为1×10-12mol·L-1的溶液一定呈碱性(×,0.01 mol·L-1HCl溶液呈酸性)

48. 25℃,将pH=5的HCl溶液稀释1000倍,pH=8(×,HCl溶液为酸性,pH=8为碱性溶液)

49. 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合后pH=7(×,恰好反应生成的NH4Cl呈酸性)

50. 盐发生水解后溶液一定不为中性(×,盐发生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与盐对应的酸、碱强弱有关,若盐对应的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常数相同,则盐溶液呈中性,如CH3COONH4溶液)

51. 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强酸、中强酸的酸式盐溶液呈酸性,如NaHSO4、NaHSO3、NaH2PO4等;弱酸酸式盐溶液呈碱性,如NaHCO3等)

52. 强碱弱酸盐溶液一定呈碱性(×,若强碱弱酸盐为正盐溶液,则溶液一定呈碱性,如Na2S溶液、Na2CO3溶液、Na3PO4溶液等;若强碱弱酸盐溶液为酸式盐溶液,溶液不一定呈碱性,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能力大于其水解能力时,溶液显酸性,如NaHSO3溶液)

53. 离子水解平衡向正向移动,水解程度一定增大(×,若稀释溶液、加热溶液等,离子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一定增大;若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盐,离子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减小)

54. 蒸干能水解的盐溶液一定得不到对应的盐[×,蒸干AlCl3、FeCl3等溶液不能得到对应的盐(对应的酸为HCl,易挥发);蒸干Al2(SO4)3、Fe2(SO4) 3等溶液能得到对应的盐(对应的酸为H2SO4,难挥发)]

55. 沉淀溶液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溶解度一定增大(×,溶解度与温度有关,若改变温度使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溶解度一定增大;若加水稀释使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溶解度不变)

56. 沉淀溶液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Ksp一定增大(×,Ksp只与温度有关和难溶电解质的性质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无关)

57. 难溶电解质的 Ksp越大,其溶解度一定越大(×,利用难溶电解质的Ksp比较其溶解度大小时,需考虑难溶电解质的类型,只有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可利用Ksp的大小直接比较其溶解度,不同种类型的则需要通过计算等来比较)

58. Ksp小的难溶电解质不能转化为Ksp大的难溶电解质(×,实际上当两种难溶电解质的Ksp相差不是很大时,通过调节某种离子的浓度,可实现由Ksp小的难溶电解质向Ksp大的难溶电解质转化)

59. 醇能与金属钠反应,但不与NaOH溶液、Na2CO3溶液反应,而羧酸既能与金属钠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反应(√)

60. 只有醛类能发生银镜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只要含有醛基就可以发生银镜反应,但能发生银镜反应的不一定是醛类,可能是其他含有醛基的有机物(如甲酸、甲酸某酯等)]

61. 苯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但苯环上有支链,且与苯环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时,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62.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鉴别C2H6和CH2==CH2,也可以除去C2H6中的CH2==CH2[×,CH2==CH2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CO2,引入新的杂质)。

63. 苯能与溴水反应(×,苯只能与液溴在Fe或者FeBr3催化时发生取代反应;苯不能与溴水反应,但苯能萃取溴水中的Br2)

64. 可用NaOH溶液分离、提纯实验室制备的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可使用饱和Na2CO3溶液)

65. 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糖类有单糖、二塘和多糖,单糖(如葡萄糖、果糖)不能水解)

66. 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都用(C6H10O5)n表示,二者属于同分异构体(×,两者分子式中的n取值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67. 甲苯与氯气或溴发生取代反应时,生成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光照条件下,卤素原子取代甲基上的氢原子,在铁或卤化铁作用下,取代甲基邻位或对位上的氢原子(√)

68. 由乙烯制聚乙烯的反应为缩聚反应(×,为加聚反应,缩聚反应一般有H2O等小分子生成)

69. 无机含氧酸发生酯化反应时,一般认为是“醇脱羟基,酸脱氢”,而有机酸发生酯化反应时“酸脱羟基,醇脱氢”(√)

70. 在有机反应中,加氢或去氧的反应都是还原反应,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有机物都能与H2发生还原(或加成)反应,但酯类中的碳氧双键不能直接与H2发生还原(或加成)反应(√)

71. 只要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有机物都能发生加成反应,CHO等官能团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72. 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所用试剂是NaOH的水溶液(×,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所用试剂是NaOH的醇溶液,发生水解反应所用试剂是NaOH的水溶液)

73. 酯的水解反应不能进行彻底(×,在碱性条件下,酯的水解反应可进行完全,产物为羧酸盐和醇,所得溶液分层;在酸性条件下,酯的水解反应不能进行完全,产物为羧酸和醇,所得溶液不分层)

 

74. 定容时,若用胶头滴管加水过量,直接吸出多余的液体(×,直接吸出多余的水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需要重新配制溶液)

75. )定容摇匀后,因少量溶液沾在瓶塞与瓶颈之间,液面低于刻度线,不需要再加水到刻度线,否则会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76. 制备Fe(OH)2时需要把长胶头滴管伸入液体中(√,防止被氧化)

77. 配制无氧FeSO4、MnSO4、KI溶液时,所用的蒸馏水需要提前煮沸除氧气(√)

78. 容量瓶、分液漏斗和滴定管使用前均需检漏(√)

79.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时,不需要用容量瓶(√)

80. 用长颈漏斗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漏斗下端需要插入液体中,而用分液漏斗或恒压漏斗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漏斗下端不需要插入液体中(√)

81. 加热固体使其分解时,试管口一定要略向下倾斜(×,草酸晶体的熔点低于其分解温度,草酸晶体的受热分解实验中,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82. 无水氯化钙可用于干燥氨气(×,氯化钙能和氨气反应生成络合物)

83. 蒸馏过程中发现忘加沸石,应立即加入沸石(×,应先移去热源,待加热液体冷却至沸点以下后方可加入)

84. 蒸馏开始时,先接通冷凝管的冷却水,后加热蒸馏;蒸馏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停止通冷凝管的冷却水(√)

85. 对于沸点过高及受热易分解的物质,一般采用减压蒸馏,可以降低物质的沸点(√)

86. 如果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结晶出来(×,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87. 检验溶液中的Fe2+(无Fe3+)时,一般先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新制氯水(或H2O2溶液、稀硝酸等),溶液显红色(√)

88. 检验Fe2+(含Fe3+)时,一般采用滴加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或者滴加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的方法(√)

89. SO2中混有的SO3可用饱和NaHSO3溶液或浓硫酸吸收(√)

90. 浓硫酸只能干燥SO2和SO3[×,SO3可被浓硫酸吸收形成发烟硫酸,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且浓硫酸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如HBr、HI、H2S等)和碱性气体(如NH3等)]

 

物理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 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1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1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6.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8.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9.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20.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1.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22.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23.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24.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25.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26.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27.图象是曲线的不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28.由图象读取某个物理量时,应搞清这个量的大小和方向,特别要注意方向。

29.v-t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30.人们得出“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结论主要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

31.严格地讲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在空气阻力影响较小时,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近似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32.自由落体实验实验记录自由落体轨迹时,对重物的要求是“质量大、体积小”,只强调“质量大”或“体积小”都是不确切的。

33.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g是已知的,但有时题目中不点明这一点,我们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隐含条件。

34.自由落体运动是无空气阻力的理想情况,实际物体的运动有时受空气阻力的影响过大,这时就不能忽略空气阻力了,如雨滴下落的最后阶段,阻力很大,不能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35.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可取9.8m/s2或10m/s2,但并不是不变的,它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36.四个重要比例式都是从自由落体运动开始时,即初速度v0=0是成立条件,如果v0≠0则这四个比例式不成立。

37.匀变速运动的各公式都是矢量式,列方程解题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38.常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但这并不是一定的,也可取与v0相反的方向为正方向。

39.汽车刹车问题应先判断汽车何时停止运动,不要盲目套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

40.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41.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42.产生弹力的条件之一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但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存在弹力。

43.某个物体受到弹力作用,不是由于这个物体的形变产生的,而是由于施加这个弹力的物体的形变产生的。

44.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与物体的重心位置无关。

45.胡克定律公式F=kx中的x是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不是弹簧的总长度,更不是弹簧原长。

46.弹簧弹力的大小等于它一端受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受力之和,更不是两端受力之差。

47.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48.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49.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50.各种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51.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52.最大静摩擦力与接触面和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

53.画力的图示时要选择合适的标度。

54.实验中的两个细绳套不要太短。

55.检查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指零。

56.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伸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57.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58.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使用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59.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60.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61.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62.一个力分解成的两个分力,与原来的这个力一定是同性质的,一定是同一个受力物体,如一个物体放在斜面上静止,其重力可分解为使物体下滑的力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力,不能说成下滑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63.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64.所有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65.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惯性。

66.物体受力为零时速度不一定为零,速度为零时受力不一定为零。

67.牛顿第二定律F=ma中的F通常指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对应的加速度a就是合加速度,也就是各个独自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当只研究某个力产生加速度时牛顿第二定律仍成立。

68.力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无先后之分,力改变的同时加速度相应改变。

69.虽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出,当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但不能说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因为牛顿第一定律所揭示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在牛顿第二定律中没有体现。

70.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但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71.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a,计算合外力时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72.用正交分解法列方程时注意合力与分力不能重复计算。

73.注意F合=ma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选择正方向,一般我们选择合外力的方向即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74.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改变。

75.判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76.有时加速度方向不在竖直方向上,但只要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也处于超、失重状态。

77.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

78.国际单位制是单位制的一种,不要把单位制理解成国际单位制。

79.力的单位牛顿不是基本单位而是导出单位。

80.有些单位是常用单位而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如:小时、斤等。

81.进行物理计算时常需要统一单位。

82.只要存在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合外力,物体就做曲线运动,与所受力是否为恒力无关。

83.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沿该点所在的轨迹的切线,而不是合外力沿轨迹的切线。请注意区别。

84.合运动是指物体相对地面的实际运动,不一定是人感觉到的运动。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武汉盛火科技
  • 首页
  • 电话